消保专栏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以案说险丨“征信修复”不可信

来源:辽宁振兴银行

发布日期:2023-10-19 16:28:10

  • 以案说法配图.jpg


    案例简介



    2023年2月,李某因疏忽忘记按时归还贷款,导致逾期产生,并在征信报告中产生逾期记录。李某通过广告找到一家“征信修复”机构,与该机构谈妥以删除每条逾期记录支付2000元的标准,进行“征信修复”。按对方要求李某将3000元定金、本人借记卡及实名电话卡一并交给该机构,约定办成之后再付尾款9000元。一个月后,该机构告诉李某逾期记录已“修复”,将假征信报告发给李某后,要求付清尾款,李某随即将尾款转给该机构。之后当李某去银行打印征信报告时,发现逾期记录并没有“修复”,再去找“征信修复”机构讨要说法时,发现对方已经将自己拉黑。



    案例分析



    部分金融消费者轻信一些信息平台所谓“征信修复”的广告,寄希望于这些非法中介能够帮助自己修改逾期记录。但是非法中介拿钱跑路、欺骗金融消费者的情况比比皆是,不仅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套路一: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

    这类不法机构或个人利用金融消费者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的错误认知,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等名义发布广告,教唆金融消费者用“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为借口,甚至采用伪造证据材料等非法手段投诉,并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金融消费者不良信用记录“修改”失败后这类不法机构或个人却不予退款或跑路失联。

    套路二:骗取个人信息

    这类不法机构或个人在办理“征信修复”过程中,要求金融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并通过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等方式获利,更有甚者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危害金融消费者人身及财产安全。



    风险提示


    辽宁振兴银行提示您:

    1.“征信修复”不可信。关于个人征信可以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

    2.个人征信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保留5年,不会伴随终生。

    3.金融消费者应树立依法、理性维权意识。如果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或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权。


    保护个人信息图_配图21.jpg